“安全互助联盟”入企排查安全隐患。厉斐之 摄
安全无小事,责任重于山,安全的生产环境是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保障。今年以来,翁垟街道从大处着眼、从小处入手,全面推进“厂中厂”整治和小微园管理,让辖区企业吃下安全“定心丸”,促进企业效益提升。
安全联盟 护航小微园发展
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联合排查、定期邀请安全专家现场指导、不定期在小微园物业群中指出即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……这是翁垟街道意华科技园“安全互助联盟”的日常运作情况。
意华科技园内有大小企业数十家,由于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参差不齐,去年,翁垟意华科技园园区物业成立了“安全互助联盟”,组建了一支由街道安监所工作人员、园区龙头企业、安全专家为主的小微园安全督查队,每个季度逐一走访园区企业,进行仔细的安全隐患排查。如发现企业存在安全隐患,便会进行登记,给企业发放整改意见报告,并在小微园物业群公示,督促指导企业加以整改。
“相比于以往讲座式的安全生产学习,现场走访式的安全学习通过专家把脉和企业安全员经验切磋,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”意华科技园园区物业负责人、意华控股集团安全管理员厉斐之告诉记者,通过抱团互助的形式开展小微园安全管理自治,带动了整个小微园安全管理不断提升。
除了由内而外的小微园企业自治外,翁垟街道还通过专项行动由外而内的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。
记者了解到,翁垟街道有大大小小企业700余家,小微企业园及企业聚集点近十个。为有力推进小微企业园整治,翁垟街道成立了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组,分业务指导组、安全生产组、销售监督组、社会维稳组4个工作小组,并成立了意华科技园、东方科技园和开发区翁垟小微园3个专班组,联动组织消防、综合执法、环保、安监所等部门对辖区内企业开展联合整治工作。
每个工具都有“家”。孔丽琴 摄
建章立制 把脉“厂中厂”生产
除了推进小微园物业化安全管理自治之外,翁垟街道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另一个亮点就是推出“厂中厂”示范化建设。
“厂中厂”,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厂区内同时存在2家或以上小微企业。位于东方小微园的新立行科技有限公司,厂房内同时存在6家小微企业,是一处典型的“厂中厂”。
然而走进该厂区,只见安全宣传标识牌随处可见;厂房内设备仪器有序摆放;消防通道清洁畅通……一改记者对“厂中厂”脏乱差的固有印象。
新立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叶成龙是一名回归乐商,去年刚从上海回家乡发展,由于暂用不到太多厂房,于是将自家厂房空余处租给了其他企业。
令他没想到的是,得知其厂房变成“厂中厂”后,翁垟安监所工作人员带着安全专家主动上门,为厂房内各企业开展免费的安全隐患排查,解除了叶成龙的心头大患。
“安全专家不仅上门为企业安全隐患把脉,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增产提效的好意见。”叶成龙说,起初其公司加工设备呈一字型摆放,安全专家上门后建议其改为“U字型”,这样一来同样的面积可以摆放更多的设备,员工也减少了。“家乡政府的用心服务,令我们企业感觉很温馨实在。”叶成龙说。
新立行厂区的成效不是个例。据统计,翁垟街道现有“厂中厂”出租方50余个,涉及小微企业上百家。今年,翁垟街道以打造温州市级“厂中厂”整治示范点为契机,对涉及租赁厂房的建筑安全、消防安全、生产安全等进行监督管理,重点抓好租赁厂房建筑安全、租赁主体资格、安全管理责任、作业现场安全、消防安全和用电安全等重点环节,及时排查、全面治理厂房租赁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及突出问题,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。
先礼后兵 严抓安全隐患整治
在加强服务的同时,翁垟街道安监所亦强化管理,先礼后兵推进安全监管工作。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,翁垟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,加大执法力度,通过日常执法及专项整治相结合,针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,处罚一批、关停一批、曝光一批,形成安全生产高压态势,提升执法震慑力,有效提高隐患治理速度和质量。
据统计,截至10月底,翁垟安监所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44家次,出动488人次,开出责令整改指令书115份,现场处理措施决定书17份,复查意见书88份,发现一般事故隐患387处,已整改隐患306处,办理案件8起,处罚金额15万元,挂牌5家企业,曝光5家企业,确保隐患整改到位,保证生产安全。
“安全生产于企业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”翁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街道将继续不断提高各企业负责人的安全意识,促进大家从“要我安全”向“我要安全”的观念转变。今后,该街道还将不定期举办相关活动,将安全生产知识带到企业、家庭,让安全生产意识落地生根,做好安全监督与管理,全面优化翁垟街道营商环境。
■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 孔丽琴 通讯员 南海娜